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

2024-05-06 18:45:50 | 大学招生网

今天大学招生网小编整理了“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

强基计划2023年招生政策

强基计划2023年招生政策如下:

“强基计划”自2020年启动实施,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最初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有36所,2022年增至39所。这些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截至2022年,强基计划实施三年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

教育部在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强基计划院校优化考核内容和形式。其中提出“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选拔标准,着力选拔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同时,教育部重点对“强基计划”的面试提出新要求。例如,要优化学校考核内容和形式,积极在面试中参考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特长、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质等。

为了真正挖掘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高校进一步优化了校测形式,且更注重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选才要求与报考专业的匹配度。

比如,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首次取消基础能力测试,这也意味着只要入围北理工的强基计划就不再需要进行笔试,仅需要进行面试和身体素质测试,面试合格线为面试成绩满分的60%。

再如,湖南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取消“笔试”,考核“面试+体测”,设专业综合测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为80分。此外,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仅招收数学类、化学类和生物技术类3个专业,其中数学类专业近年在入围资格的计算方式上有重大调整。

从以往的仅根据高考成绩判定入围资格变更为入围成绩=高考文化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比重,这也反映了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类专业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视程度。

高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体现在各个方面。近年来,部分高校设置学校测试合格线,不合格者即淘汰,比如体育测试虽然不计算成绩,但像中山大学等高校规定,如果体能测试不过关,则不被允许参加后面的笔试面试。

“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

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

众所周知,高考升学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强基计划”由于今年才是第二年试行,且主要面向成绩较好的高考学子。所以,熟悉了解该计划的人并不太多。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增强(强化)基础的一项计划。这里“强”字还有一层意思体现在计划的实施主体上。 大学招生网

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试点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共有36所,也即是首批“双一流”中的36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它们是高校圈毫无争议的最强实力担当。

“基”指代的是基础学科,而且还是各校基础学科中的王牌专业,核心目的就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2021年“强基计划”4大变化

变化之一:整体招生省份增多

与普通高考招生一样,各大高校“强基计划”面向省份也是不同的。相比去年,今年各校“强基计划”面向省份有了明显增加。

比如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省份较去年新增了8个,中国农业大学更是新增了12个,这就让更多考生有了通过“强基计划”上名校的机会。当然,也有少数大学在去年的基础上缩招,比如说重庆大学,减少了7个招生省份。

变化之二:提高了入围比例

“强基计划”录取的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组成,其中,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不得低于85%。

由于去年有部分学校“强基计划”没有招满,所以今年多数高校放宽了报考范围,提高了入围比例。简单来说,就是入围人数由去年招生人数的3-4倍,扩充到了5-6倍,目的也是为了从更多学生中挑选到真正认同“强基计划”、愿意报考就读的。

变化之三:扩大了专业选择面

影响考生报考“强基计划”热情的,除了学习基础学科特点和未来就业以外,还与专业选择面窄有关,去年不少高校甚至指定了唯一专业,完全没有选择的可能。

今年,多所高校允许学生在一个专业组里填报3个或4个专业,最高的可填6个专业,考生选择专业的面更大,相信包括兴趣度也会水涨船高。

变化之四:增加了确认环节

为了减少考生盲目报名或报而不考现象发生,今年不少高校在高考结束后、分数公布前,增加了“考生确认”环节。一旦有些考生感觉自己考得不错,不想走“强基计划”上大学这条路,高校可以替补考生入围。如此,既可以减少校测名额的浪费,同时还给高校招满生、招好生提供了保障。

报考拒绝“功利心”

“强基计划”自去年试点以来,就被不少人视作高考上名校的一条捷径。但实际上,该计划根本上是要选拔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有用之才。所以,建议考生们在报考时要遵从个人内心真实意愿,拒绝“功利心”。那些不甘于坐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历史等基础学科“冷板凳”的同学,就直接选普通高考录取的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热门专业吧。

“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

强基计划和普通招生有什么差别

大学招生网(https://www.daxuela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和普通招生有什么差别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和普通招生的差别:

  1. 考试时间的区别:

高考:2020年全国—般都是7月7日开始,2至4天结束;

强基计划:各大高校的校测一般是在7月底至8月初。

2.考试内容的区别:

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

强基计划:校测一般包括笔试、面试、体测。

3.对应院校的区别:

高考:全国绝大多数高校;

强基计划:36所世界—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4.大学培养模式的区别:

高考:各专业普通培养;

强基计划:各高校都为录取学生制定了单独的培养方案,包括导师制、小班化以及本硕博衔接等。

适合强基计划的考生

1.成绩优秀的考生

强基计划的学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每年高考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强基计划要求学生的高考成绩比例不少于85%,所以考生的成绩一定要优秀。

⒉.有规划的考生

强基计划增加了考生上名校的机会,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因此强基计划适合有规划的考生。

所谓强基计划其实就是国家为了选拔成绩优异的学子,为国家的未来领域着力培养,立志于为国家的未来做出发展性的建设。强基计划主要有招生办法、培养模式、招生院校等几部分逐渐而成,其中招生办法指的是只要是符合强基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都是可以报考强基计划的,只不过强基计划的录取分为了两个步骤,一是高考成绩,而是学校校测成绩,当然学校也会根据其表现对有突出能力的学生破格录取。

以上就是“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大学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招生网:www.daxuela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招生有哪些新变化?”相关推荐